随着人工智能(AI)公司在网络上不断大量攫取内容,搜索引擎流量已成为媒体机构和大型科技公司拉锯战的下一个战场。媒体机构正努力规范使用新闻报道生成内容摘要的AI工具。这些摘要有时既没有给出署名,也没有标明引用来源,让用户在阅读时完全绕过媒体机构的文章。
《纽约时报》已向生成式AI初创公司Perplexity发出律师函,要求其停止和终止复制该媒体文章并利用这些内容生成文章摘要的做法。Perplexity是一家受到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及YouTube前首席执行官等人资助的公司。《纽约时报》认为,该公司的行为“恶劣、持续地侵犯”《纽约时报》知识产权,因为这些摘要“替代了我们受保护的原则作品”。
目前为止,AI领域大多数争端都与使用受版权保护内容训练大语言模型有关,而正是大语言模型支撑着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媒体机构对于AI公司在回应搜索查询时剽窃他们的报道也表示不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媒体机构与OpenAI及包括Perplexity公司在内的AI企业签订协议。AI企业除了在媒体行业衰退背景下给予其急需的财务支援,另外一个协议重要内容是,在回应搜索查询时,必须标注信源并直接链接媒体机构内容。
AI 领域大多数争端都与使用受版权保护内容训练大语言模型有关
由萨姆·奥尔特曼领导的OpenAI,近期已与美国赫斯特集团达成协议,前者表示将根据协议提供“透明度及轻松访问原始来源的途径”。
《赫斯特杂志》(Hearst Magazines)总裁黛比·基里凯拉(Debi Chirichella)在最近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这种合作关系将“帮助我们塑造杂志的未来。这种合作确保我们的高质量写作和专业知识、对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深入介绍、对我们内容的引用和我们的权威性,都能随着OpenAI产品的迭代升级而得到推广”。
与OpenAI达成类似协议的媒体机构,还包括拥有《政治报》(Politico)和商业内幕网站(Business Insider)的阿克塞尔·施普林格公司(Axel Springer)、新闻集团(News Corp)、美联社、《金融时报》、沃克斯媒体公司(Vox Media)和《大西洋月刊》。《赫斯特报纸》总裁杰夫·约翰逊(Jeff Johnson)强调,此类协议能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带来“更及时和更相关的结果”。
然而,美国的相关法律条款并非泾渭分明。根据美国知识产权法,事实本身不受版权保护,受保护的是事实的排列组合。这意味着只要不是逐字逐句复制摘抄,报道者就可以自由引用公共事件的事实信息,而不必担心侵权问题。正是这一原则让《纽约时报》针对OpenAI的诉讼或将面临一场艰难的战斗。《纽约时报》要想赢得官司,必须提供证据,证明ChatGPT在生成的回答中一字不差地引用他们的文章。合理使用,即在某些情况下允许无须授权就可使用作品,将成为双方法庭争辩的焦点。
今年5月,一个代表新闻产业的主要贸易团体,敦促立法者干预谷歌改造“AI摘要”(AI Overviews)功能。这一功能结合AI系统生成的答案及来自链接网站文本的片段。该贸易团体在声明信中指出,该工具“将进一步巩固谷歌的垄断能力,与此同时,却剥夺了数字媒体机构的货币化机会,这些机会本来是用于资助高质量、原创内容的” 。
Perplexity公司不久前在给《纽约时报》的回复信中坚称,自己有坚实的法律依据,“法律承认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拥有对事实的版权,这才让我们拥有丰富、开放的信息生态系统,也赋予了新闻机构报道其他新闻机构之前报道过的话题的权利。”
这不是Perplexity公司第一次激怒媒体行业。
就在今年早些时候,福布斯杂志就表示要对这家AI公司采取法律行动,因为Perplexity公司在没有署名的情况下,抄袭杂志发表的作品。这一纷争涉及Perplexity发布的一个AI生成的故事版本。这个故事原本是福布斯杂志对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的一项调查报道。Perplexity还制作了一个AI生成的播客,并以视频形式发布在YouTube网站上。在谷歌搜索结果中,这个视频的点击量甚至超过了福布斯的原文。事后,Perplexity公司CEO阿拉温德·斯里尼瓦斯(Aravind Srinivas)曾对媒体表示,Perplexity实际上更像是一个信息聚合器,而非传统的新闻机构。
媒体机构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从十多年前开始,科技公司就在没有直接向新闻机构支付费用的情况下,使用后者创作的内容,并在近年逐渐演变为常态。这种行为蚕食新闻机构的读者群和广告收入,从而加速媒体行业衰落。随着生成式AI的兴起,大型科技公司与媒体机构的权力不平衡矛盾进一步凸显。
本文来自新知号自媒体,不代表商业新知观点和立场。
若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商业新知平台管理员。
联系方式:system@shangyexinzhi.com